日期: 2025-03-17
「你可以從黑膠凹槽中提取無數細節:齒音、泛音、瞬態 —— 或純粹的音樂。」
Thorens TD 1600 開箱僅數分鐘,這台黑膠唱盤便已組裝並調試完畢,並進行第一圈的熱身。理論上,Thorens TD 1600似曾相識。但某些細節卻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息。從書架上隨意抽出一張充滿幽閉壓抑感的憂鬱傑作之黑膠唱片正在轉盤上旋轉。儘管Nick Cave仍保持著他特有的陰鬱氣質,其樂團Bad Seeds卻煥發出罕見的青春活力。彷彿有人推開窗戶,讓新鮮空氣湧入房間?得益於這股清新空氣,《Push The Sky Away》的前奏低鳴音壓降低了半級,貝斯與擊鼓落點展現出超乎尋常的質感。並非狂躁不羈,而是如十項全能選手般訓練有素。磅礴有力,卻能在需要時輕盈如羽、穩定從容,隨時準備從悠閒踱步切換至全力衝刺。究竟是年過五十後我的聽覺系統突飛猛進,還是這台唱盤確有非凡之處?
即便是更小尺寸的型號也證明,公司掌舵人Gunter Kürten深諳黑膠唱盤的運作之道。歷次Thorens產品造訪本刊,總能帶來極致愉悅的唱片衝浪體驗。與TD 1500相同,其兄長TD 1600的工藝水準堪稱完美無瑕。漆面質感、組件接縫、手感,所有這些皆處於高水準。底座可選胡桃木或鋼琴黑亮漆面,頂板採用與轉盤遙相呼應的啞光鋁材,唱臂板則回歸啞光黑,極致優雅,完美契合復古潮流。
稍顯現代化的當屬背面的連接面板。儘管RCA連接端子在七十年代已是標配,但包含XLR的平衡連接系統至今仍罕見於平價唱盤的基本配置。這著實令人遺憾,畢竟唱頭的輸出天生就是平衡訊號。只可惜配備對應 XLR 平衡輸入端子的平價擴音機仍屬鳳毛麟角。但即便透過RCA連接,TD 1600也絕無令人失望,即便是面對錄音一般的唱片,它也能化身激情的引燃者。過往偶爾被詬病的短板也得以補全:Thorens 終於配備了合理的供電系統。 TD 1600的電源裝置給人以極強的信賴感,取代傳統圓形的供電插頭,是一台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巧裝置,它唯一的使命就是提供充沛能量並即時輸送至唱盤背後的電源輸入插座作進一步處理。
資深工程師Walter Fuchs將精密的馬達控制系統深藏於唱盤底座的框架內部。這套系統能合成與馬達相位振幅完美匹配的交流電壓,確保運作平穩同步和得到出色的信噪比。馬達產生的振動都会被傳動皮帶吸收,或在副底盤結構中被消散。與傳統懸掛於頂板下方的設計不同,這副底盤透過三組彈簧垂直支撐,使其能像活塞一样上下振動,將敏感的音樂訊號與環境的震动幹擾徹底隔離。唱盘的懸挂系統甚至可承受半公斤重的唱片碟鎮而不損害副底盤的隔振性能,若使用更重型配件,則需調整底盤設定。透過底部調整螺絲即可輕鬆完成,唯操作時需他人協助。此類調整通常在開頭組裝時調整一次即可,後續的使用則幾乎無需費心。
唯一需要些技巧的是唱臂的升降操作,副底盤對動作精準度極為敏感。所幸的是笨手笨腳的人也絕非與Thorens無緣,TD 1601是提供有唱臂電動升降與自動限位功能。約三分之二買家也因此願為此項功能而額外額外付出金錢。至此,TD 1600仍是一台徹頭徹尾的經典黑膠唱盤,至少初步的印象就是如此。
細觀之下,許多精妙細節將Thorens的設計推至全新高度。專為TD 1600打造的雙層兩件式鋁製轉盤經過精密車削,子轉盤上的微小台階完美承托著主轉盤。單獨測試時,二者皆有餘震聲響,但合體後卻歸於絕對靜默。子轉盤的微小台階發揮巨大成效。相較於採用實心鋁盤的較低型號,TD 1600的較厚橡膠唱片墊之抑震效果不可同日而言。玩家可盡情嘗試不同材質唱片墊,個人偏好未經處理的薄型皮革墊,它令TD 1600的聲音演繹更顯通透。
轉盤之外,細微之處亦見匠心。強勁馬達安置於左前側,恰恰與轉盤軸承及唱臂的軸心延長線重疊。軸承與唱臂座之間設置的有泡沫阻尼鋼線平衡了馬達的傳動橡膠帶之拉力,有效減輕了軸承負荷。雖非業界常規設計,卻彰顯了其至上的功能。
此刻我們再拉近看TD 1600初期所搭配的低輸出 TAS 1600MC 動圈唱頭與TP 92唱臂的組合已是令人陶醉的完美組合,但唱臂開發者Helmut Thiele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最新開發的 TP 160唱臂之靈感,源自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經典的 EMT 唱臂,但其相似僅存於表象。輕輕移除「圓桶形」軸承罩,便會發現與時俱進的改良:昔日容易受震動的輕薄材質被剛性材料所取代,敲擊聲由清亮的鈴音變為沉悶的「咔嗒」。唱臂水平擺動的關節由日本精密軸承掌控,上下擺動關節則採用全新刀刃軸承系統,唱臂平衡於鋒利的刀刃之上,刀刃精準嵌入特定角度的軸承槽。由於加工限制,銑削的軸承槽開口角總有細微弧度,導致刀刃無法完美貼合。如何破解?
Helmut Thiele給了簡潔而具天才的解決方案:在銑削軸承座內黏接兩片互鎖鋼片,形成完美刀口接觸面。另一個難題是唱臂在軸承槽內存在晃動敏感度,解決之道同樣精妙:底部用釹磁鐵將刀刃牢牢吸入槽內卻不產生摩擦,另一粒釹磁鐵則利用同磁極排斥力置於刀刃外側,使其內緣緊貼鋼製限位塊。刀片遂無接觸鎖定於槽內,能量傳遞毫無損耗。唱臂高度與方位角調整功能得以保留,雖屬錦上添花,但選擇原廠套裝即可獲得完美預裝;安置轉盤、放置墊片、透過帶有 SME鎖頭的唱頭殼安裝唱頭(如低輸出MC TAS 1600),選張唱片,日常煩惱頓消,唯留純粹的享受。
在專輯《This Is Pat Moran》的〈Collard Greens And Back-Eyed Peas〉中,TD 1600展現出脫韁野馬般的動態爆發力,高頻段近乎溫柔的細膩處理,塑造出鮮有黑膠唱盤能企及的全息音場。在兩個月的相伴時光裡,筆者反覆暢遊於黑膠收藏:金屬、搖滾、藍調、古典... Boysetsfire主唱Nathan Gray的現場雙碟尤其令人震撼。相同曲目單在威斯巴登環形教堂與伊薩隆龍洞的演繹,經TD 1600重播皆呈現出令人信服的空間(全息成像)。取代電吉他的大提琴時而迸發懾人摩擦聲,時而纏綿依附旋律,時而勾勒苦甜交織的輪廓。 Gray在兩張唱片中完成靈魂脫衣舞,將內心世界敞開於黑膠唱盤的轉盤上。我從未如此深刻地體會到這張專輯的如此動人,TD 1600 昇華的情感不僅僅只是音樂的重播,它還提煉出其它唱盤僅從唱片坑紋中提取聲音之外的情感。
參考器材
黑膠唱盤:Acoustic Solid Vintage、Technics SL-1710 MK2、Technics SL-1210 MK2
唱臂:Acoustic Solid WTB 213
唱頭:Clearaudio Charisma V2、Ortofon Quintet Bronze、Ortofon Nightclub
唱放:Acoustic Solid
合併機:Einstein The Tune、NAD C 320
解碼器:Audiolab M-DAC Mini
後級:Lehmannaudio Black Cube Stamp
揚聲器:Heco BellaDonna、Audio Physic Seemon
線材/配件:German Highend、AudioQuest、IsoTek、Steinmusic
規格
型號:Thorens TD 1600(含TP 160唱臂)
驅動方式:皮帶傳動副底盤結構
馬達:電子控制直流馬達
轉盤:22mm厚鋁製轉盤
轉速:33⅓/45轉,電子控速
唱臂:Thorens TP 160(配SME鎖頭唱頭殼)
端接:單端 RCA / 平衡XLR
外觀:黑色/胡桃木亮漆
尺寸:(寬×高×深):45×18×37 cm
重量:11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