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與聲箱擺位的關係(三)


 

本欄之中我們曾提及有關房間選擇和聲箱擺放的基本須知。今次,我們將會再深入一點,跟大家集中探討聲箱擺位的重要性與一些較為普遍的擺放方法。

 

相信任何一位發燒友都曾遇過以下煩腦——在陳列室內聽了一對揚聲器,對其音色、平衡度、音場擴散、結像等,全部都十分滿意,可是,同一對聲箱,回家後再聽,效果根本就天淵之別。這情況絕有可能是聆聽環境不同,擺放位置有別,令致聲箱未能完全發揮應有水平。想取得靚聲和靚效果,關鍵在於如何在房間內給它找到一個「理想位置」。

 

下面有七個無法否定的聆聽者與聲音的關係及概念:

  1. 傳到我們耳朵的聲音,是經房間內無數的諧震和反射,因此,不同聆聽位置,與不同聲箱擺放位置,都會直接影響諧震,亦直接影響頻率清晰度;
  2. 左右聲箱與聆聽者,三者永遠都環繞著一個「三角關係」,不同距離,令致音場與結像明顯有別;
  3. 聲箱拉離後牆越遠,音場擴散越佳,尤其深度感;
  4. 但是,當聲箱距離後牆太遠,低頻又會明顯變得不足,甚至毫無爆炸力;相反,聲箱越擺近後牆,低頻(甚至中頻)能量便越強,音質便越覺凝聚;
  5. 將聲箱以九十度角平放,又或是拗向內(toe-in),以影響擴散角度和結像聚焦能力(發燒友對此理論眾說不一,爭持不下);
  6. 聆聽者坐位高度亦直接改變聲箱的平衡度,特別是中至中高頻段;
  7. 聲箱擺放後的量度水平工作,是最多發燒友忽略的,傾斜度(向前傾或是昂後,又甚至以絕對水平平放)會影響整體音場的「高低」感覺。

至於實際的聲箱擺放方法,各家各派所持理論不一,但最終他們都是希望在房間中為揚聲器找來一個最佳位置,以獲得應有水準和聲效。然而,其中最基本,亦是最適合在此作為探討研究的一種擺法:「三分一」方式,從字面看相信已能明白,是將房間之長度和闊度,各平均分成三分,平面觀看成為一幅「九格圖」(圖一),將左右聲箱各放置在房間上方的兩處「交會點」,聆聽位置(皇帝位)則放在下方的正中一格內。

我強調這只是一個「起步」,一個基本理念,沿著這理念,然後再逐步修改。例如一個長度達三十英呎的房間,以上面「三分一」方式擺放,那麼聲箱便會距離後牆十英呎?上面七項關係中提及,聲箱距離後牆太遠,低頻可能會變成嚴重不足。但是,反過來看,假若房間長度是十五英呎,以「三分一」方式擺放,聲箱距離後牆五呎,這絕對是一個正確的「起點」。至於闊度問題,從比例看一個闊度十五英呎的房間,左右聲箱相距可能只有五呎,音場擴散效果會太狹窄嗎?憑經驗,絕不會,假若硬將左右聲箱拉開,變成相距七呎、八呎,視覺上是明顯寬闊了,但音場聲音很有可能不會比五呎來得遼闊,原因?(只要擺放正確)音場擴散效果是會「跳出」聲箱之外……信乎?

聲音「跳出」聲箱,絕非什麼魔法,而是房間的「反射點」所引發的「時間差」與「幻象」,營成的原因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房間與聲箱擺位的關係(一)、房間與聲箱擺位的關係(二),分別刊於11月1日、9日,務請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