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stening room & loudspeaker placement – Final Episode (Part 5)


 

這個擺位系列的分享,分別刊於11月1日、9日、29日及12月16日,共四輯,本想暫告一段落,休息一下,但有網友問及上次文章尾段,關於喇叭拗入(Toe-in)擺法,提出一些具啟發性問題。為各位對於Toe-in有更深入了解,我嘗試再花點筆墨作深入禪釋。

相對平擺而言,喇叭的拗入是另一種擺位方式,但其中並無規則可言,拗入多少視乎喇叭特性與聆聽環境。有些喇叭需要拗入,有些則需要平放。喇叭拗入擺放對聲音有多方面影響,包括中高音、音場結像力、空間感及壓迫力等。

大部分喇叭在三角形聆聽位置聽到的高音最多,於是將喇叭拗入時會接收到更多高音能量,所以一些本身過分光輝的喇叭,在平擺時會比較純和,而一些設計上無需拗入的喇叭,在toe-in時就會聽到過多高音。

Toe-in也影響到你聽到的直接聲與反射聲比例,喇叭拗入時,會將主要的聲音能量射向聆聽者,如果聆聽房間的牆壁反彈聲音較強,將喇叭拗入明顯有好處,因為側牆的反射聲會較少;然而,減少toe-in角度會令你聽到較多的反射聲,但也聽到更佳空間感,音場也更闊大。

同樣地,toe-in可以改善結像力,很多喇叭在toe-in之後有更佳的音場表現,音像更為立體清晰。最佳toe-in角度往往是一種妥協,toe-in多時,音場夠靚,但高音過多;沒有toe-in,高音順滑得多,但中間結像又比較含糊,空間感亦然。至於喇叭平擺,音場開放闊大,但不夠精確,toe-in之後音場相對縮窄,但結像力更佳。總而言之,toe-in多少要視乎喇叭設計特性(一些喇叭必不能平擺,例如低音置內側、屏風等)、房間和個人口味而定。唯一法則是不斷移位,不斷聆聽。

總結:喇叭擺位是改善聲音效果的最佳方法,它不用花錢,也可以提高你分辨聲音質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令平凡的效果變得出色(假設器材體系不變);在你斥資將器材升級或進行房間吸音工程之前,請先肯定你是否已經利用喇叭擺位,將體系的潛能發揮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