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and HiFi Equipment (Part 2)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文章的標題:「音樂」與「音響」,音樂是排行於音響前面;悅耳好聽的音樂,令人心曠神怡,可以將一天工作疲累和煩憂忘郤。說到用來重播音樂的「工具」:音響器材,無論是廉價的微型套裝機,或是價值連城的富豪級High End系統,其實還是分別不大……這當然不是聲音質素和效果之分別,而說的是二者的功能上,它們都是為你播唱出美妙樂韻,是嗎?

 

 日前造訪一位資歷很深的音響發燒友,用過的器材連他自己都算不清了,對個別品牌的聲音特性他亦瞭如指掌,對於系統的定位和需要,自然心中有一個清晰的指標………但話雖如此,除了家中大型聆聽室,他的睡房、書房內還只是聽著一些微型系統。大家莫以為此等系統價錢相對廉宜,聲音就一定不堪入耳,只要你用心調校,它們發出的樂聲仍是有板有眼,津津有味。

 

說到怎樣才算是一套具分析力,聲音質素又高的音響體系?各人意見不一,有人會覺得一定要夠衝擊力,夠爆,抽鼓下下到肉,一於爆過天翻地覆;另一些則說:我只聽弦樂錄音,爆棚氣勢怎樣,根本與我無關………。不論你是屬於那一派別,個人對音色有何種偏好,一套高水準(並不一定是昂貴)的系統,理應高、中、低頻都是平衡發展。

 

剛才說的「爆棚友」,他們調校、配線、匹配器材,低頻效果必定是比高、中頻突出,偶爾重播弦樂錄音,高頻段極有可能延伸不足,引致缺乏通透感。一套平衡度優異的體系,全頻應該平均,而且兩極頻應延伸必須盡致,它們彼此是互有相連,關係更是唇齒相依。調校任何一個頻應,都會直接影響其他,要取得最平均效果,沒有任何頻應過於突顯,則視乎發燒友的經驗、耳朵和調校功力。

 

然而,頻應當中,涵蓋範圍最廣的,當然是中頻段,人聲、弦樂、管樂,無不以中頻為主,亦即是說中頻段調校得宜之際,播放多類型不同錄音,都已有一定水準,因此,提議大家還是先以此頻段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