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me talk about room acoustics


 

 

Author: Lee Ying Lop

 

每次拜訪國內經銷商,少不免參觀它們的試音室。其面積一般由十多平方米到四十多平方米不等,少有超越這個範圍;反而樓底高度,可以相差很遠,這對於聲音會造成影響。原因是樓底相對高一倍,地方容積翻了一翻,重播系統規模有可能需要擴大,否則功率不足,音量不夠,若勉強提高聲壓,失真隨來,在惡劣情況下甚至引起器材損壞。

試音室衹放置一對揚聲器作示範用,一直是廠家、代理商,經銷商,乃至發燒友夢寐以求。而過猶不及的房間聲學佈置,會做成反效果,比如聲音黯淡侷促,中至低音過度飽滿,這是常有的事情。試音室聲學處理失當,吸音太多,會吸收(浪費)大量聲能;反過來說反射聲太強,則紊亂聲音解析度。至於隔音不良,讓街外噪音進入,聲音細節被淹蓋,同樣惹人惱火。

中國西南地區有某試音室,因為在示範用揚聲器左邊起了一大遍空心牆,聲音能量有入無出,導致低頻虛弱,後來店老闆把空心牆給拆去,再把兩邊牆換上木板,聲音隨之改變,低音乏力,還帶點含糊臃腫,這問題隨著不同錄音或音量改變,起相應變化。店老闆跟我說,試音室通過儀器,檢測出50Hz、100Hz,還有150Hz有明顯峰值,從這裡聲音表現,不就反映了出來?

混響時間

一百多年前,建築聲學大師Sabine指出,為房間選定合適的混響時間,可基本保證聲音品質。至於如何有效改造房間,發燒友先要對聲學有基礎認識,才能夠對症下藥。所謂混響時間,乃指聲源(揚聲器)在房間中發聲,抵達房間六個面,再行多次來回反射,直到聲音消失為止。至於混響時間多長才好,撇除主觀喜好不談,視乎房間大小、用途而定。根據廣泛研究,籠統的說法是音樂廳、教堂之類,混響時間需要超過一秒;而劇院、會議室到音響房間則接近零。值得注意是隨著聆聽空間擴大,混響時間跟著延長,比方說在二百平方米面積空間裡,混響需時一秒左右。至於四十平方米的音響房,則減到十分一秒已見足夠。

應用上,發燒友需要考慮室內六個反射面上(包括家具、地氈之類)的反射情況,從而減少駐波和調整混響時間;並務求使到房間內每個位置,都能夠獲得較均勻,偏差不大的聲反射特性。總言之,房間聲音生動活潑,也就代表它吸收聲音和擴散聲音比例是合適的。

吸音方法

欲控制房間混響時間,一般可通過三類吸聲材料進行調整,分別是空心吸音物料、多孔吸音物料及薄板吸音物料。三者在吸聲系數和頻段上,有著相異反應和效果。

先說空心吸音物料,這是一種具有許多細孔的板狀設計,每個孔洞直徑小於1 mm,大量吸收125 Hz聲頻部分。最常用的多孔吸音物料如玻璃棉,通過鬆散的內部結構,與聲波產生磨擦,變成熱能消耗掉。其吸聲系數起始自100 Hz左右,到超過8000 Hz。換言之,多孔吸音物料對於高頻吸收特別有效。再者,此物料越厚,吸音能力越強,故此用量多少需要經驗。至於薄板吸音物料,就是利用其共振,將聲波吸收掉,這對於100 Hz低頻衰減特別有效。

以上三種物料,祇是針對吸聲方面,遂有必要同時考慮聲擴散方面,以達到聲平衡所需。

擴散方法

擴散者,乃指聲音傳送到房間每個位置,都有著相近的聲強與衰減特性。然而,這祇是理論,能夠靠近要求,已是相當理想。擴散辦法包括大如改變房間六個面/三組平衡(例如改為扇形牆及斜頂天花);小如改變形狀(例如擺放上頂書櫃)及吸聲處理(例如掛上大幅無玻璃油畫),達成不劃一的擴散模式,阻止聲音因持續來回規律化反射,造成駐波(音染)。這個當然,為房間不同位置安放適量及適當(硬或軟)的家具,也是必需的調聲手段。

再說,因應建築物結構天花頂有橫樑,這無論是位於前牆(揚聲器上方);還是後牆(皇帝位上方),都會產生回聲或延遲反射聲,解決辦法是在橫樑與天花接合處加上一度三角形斜物體反射聲音,以減少駐波及聲繞射。這個當然,它必需結實厚重,避免中空,引發共振。

噪聲干擾

最後談到房間噪聲。噪聲傳播途徑分為兩類。其一是空氣直接傳播(包括聲波振動建築物傳入室內);其二是機械或撞擊造成振動,直接傳入室內。若然噪聲是來自室內,這比較容易解決。值得注意是試音室背境噪聲,低於人耳內部噪聲,會予人不舒服感覺,這叫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