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is the sound of cannons in the "1812 Overture" recorded on vinyls?


 

 

在著名的法俄1812大戰中,俄羅斯軍重挫了當年號稱堅無不嶊,往無不勝的法蘭西軍,為驕撗不可一世的拿破倫王朝撞響了第一鳴喪鐘。拿破崙所統率的 75萬法蘭西大軍中,38萬法軍將士是橫著離開或是長眠於俄羅斯的凍土,10萬勇士被生擒。拿破崙在1812戰後留下此言:「如果法蘭西擁有象俄羅斯那樣 堅強和周密配合的軍隊,這個世界再大也是屬於我拿破崙的」。

1880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推行1812戰爭紀念,柴可夫斯基應約作曲,在同 年10月12曰動筆,花了6個星期寫下了這部交響序曲,「1812」。當年的計劃是在室外舉行首演,表演鐘響部分則要求全城大教堂重鐘共鳴,炮聲部分用電觸百炮齊轟。那時的莫斯科城已具規模,全城教堂響鐘已達五千座,克里姆林宮伊萬塔中的那座鐘中之王,竟然重達十噸。據傳,若是全城大小鐘齊響之時,常人面對面的交談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這個當年過於龐大的演奏模式因故沒能完成。

柴科夫斯基世上的「1812序曲」錄音無數,最早期的錄音可追溯到1916在倫敦由Landon Ronald 指揮英國皇家Albert Hall交響樂團完成。追從當年的原始構想,用鳴大鐘和轟真炮所收錄製作的「1812」錄音卻不多見,Mercury的1958年錄音和Telarc 的1978年錄音是其中的二款。

Telarc的「1812」是近代黑膠史上最有爭議的一張黑膠唱片。一個被認為過於純音響的錄音製作。儘管它面世已33年,它所收錄到的巨大音響動態,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毎當提起這片黑膠,有人奉它為至寶,有人對它是切齒痛恨,更多人是喜恨交加。喜的是它那驚天般的動態,恨的卻正是它那炮轟時有如拆戟沉戈的巨大擺幅,唱紋的擺幅竟達400um, 而標準立體聲唱紋的槽寬也才僅僅是30um,唱針跳槽被視為必然的現象。更慘痛的是那隨之而來的巨大的湧浪衝擊,使多少可憐的喇叭一鳴(命)就歸西。

請留意這段黑膠播放的錄影中,只管細心地觀察下唱針和唱頭在火炮噴射那瞬間的猛然跳躍,尤其是在第二輪如狂濤駭浪般的炮轟時唱針的表現。此時此刻,那唱頭卻穩如一葉仙舟,履驚濤如平夷。唱頭拾音的炮聲無一遺漏,歷歷可數。此黑膠播放糸統若不是經得一位擁有超凡技藝的高手所調校過,絕對不會有如此上好表現。如果說播放 Telarc的「1812」黑膠是一種HiFi的超常體驗,更不如說這是一輪對黑膠拾放糸統其物理原理的極限級挑戰。

錄音做好後大規摸印製發行黑膠,首先得將錄音母帶轉刻到原始盤(公盤,所用材料是Lacquer,一種黑色硝基淸漆膠),再在原始盤上噴銀,然後拆除去原始盤,噴銀所得的盤在表鍍鉻後就成為母盤,用它去鑄造千萬盤黑膠。這即是常規製造黑膠的方法:母帶>公盤>母盤>>子盤。在這個過程中,若略去公盤一環,就是所謂的"直刻"DMM。整個黑膠製造流程的工藝要求非常嚴格。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如何將原錄音母帶的音訊恰當地轉刻到原始盤 (公盤)或直刻到母盤上。這一環節是將電磁訊號轉換成為純機械振動而保留在盤面上,一種用裸指可觸摸到的資訊。它恰好與我們的唱頭在拾放黑膠的過程相反。

當年Telarc公司發行「1812」黑膠採用的是常規製造方法 。Telarc的1812黑膠是一個錄音母帶,卻一共有三個原始盤(公盤),工程代號分別是:Gatefold /SR,non-IGatefold/AM RD 和 Gatefold /RL。

為什麼Telarc的「1812」黑膠有三個原始盤(公盤)之多呢?因為當年Telarc的「1812」黑膠發行量超大(黑㬵盤是在西徳印製),母盤印壞了一個又一個。而一個公盤只可能衍生一個母盤,自然就需要再追加公盤的刻造了。先後不同時期產生的三個原始盤(公盤)是分由二個不同刻片製作室完成,使用了二種不同的刻片機。由於Telarc的「1812」黑膠的原始盤各出自二個不同刻切製作室;所以,巿面上流通的Telarc的「1812」黑膠就有兩種不同印記版可辨。一個版本有SR印記,另一版本則無SR印記。如果黑膠友經過比較不同的版本後發現不同版本所燒錄的動態大小不相同,這是合情合理的發現,事實也確是而此。而無SR印記的版本內又分有兩個不同原始盤,所燒錄的動態大小也不盡相同。

在上述Telarc的三個原始盤(公盤)所衍生的「1812」黑膠盤中,帶有SR印記的版本被公認是音訊動態最大,最好的一版。 無SR印記的版本出自美國加州的IMA公司。那SR印記,字母SR代表什麼意思呢?

字母SR代表黑膠原始盤製作大師史丹·裡克(Stan Ricker)的縮寫名,他是著名的半速燒錄發明者之一。大名鼎鼎的Telarc首版發行黑膠的原始盤幾乎都是由他刻造。他當年所使用的刻切系統是 Neumann VMS 66 ,切刀頭是Neumann SX-74。據說同時期的JVC也擁有同樣的刻切系統。當年的黑膠製作專家以為Neumann刻切系統功力欠佳,史丹·裡克能用Neumann刻切系統製造岀動態如此強大的「1812」原始盤,簡直是匪夷所思。在一次記者採訪中,史丹·裡克爆料其實他已在他的Neumann刻切系統做了手腳,其中包括了特別訂製的真空管放大驅動器,直通RIAA網路等等。

史丹·裡克也曾經為十多間極品唱片公司製作黑膠原始盤,其中包括了Mobile Fidelity、 Crystal Clear、 Delos、 Reference Recordings、 Windham Hill、 Stereophile。除了燒錄原始盤,史丹·裡克還是一位玩樂器的高手,他精通低音大提琴、大號和管風琴。看來他對低音色樂器是情有獨鍾。然而,他的受教育程度並不算高,畢業于堪薩斯州大學,他的主修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音響製作或電子工程等電音物理專業,卻是普普通通的一門「音樂教育」專業。而錄音燒錄方面,他卻是自學成材!據瞭解他的人說:他的聽覺極佳,對聲音的捕捉,對音色的理解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由他刻造的原始盤所衍生的名盤大碟,其種類之多,令人讚歎不已。現在他自然是黑膠原始盤製造界的一位大哥。史丹·裡克現居住於美國加州。他仍不停地接受訂單製造黑膠原始盤。 他的健在和他不懈的創造仍是我輩燒友的福氣。

史丹·裡克本人指出:“播放SR版的「1812」黑膠在加農炮發射炮彈時,至少有一半數的黑膠唱針要跳槽越軌”。是他口出狂言了?非也,有經驗的黑膠友都知道此話是千真萬確,無半字虛假。

如果你手中持有Telarc的「1812」黑膠,不妨留心辯證下,它是屬於那一個版本。如何辨認錄音燒錄的版本:在黑膠的唱紋未尾滑出至中心園型唱片標記之間,仔細看看,眼睛不好使的朋友需要用放大鏡幫忙。看看是否有手寫體的刻記SR二個字母,8號左右大小的字體。如果你手中的一款Telarc的 「1812」黑膠,發現有SR這二個字母,恭喜你了。

面譜下方的一個SR印記。除了SR,你看到了金龍飛舞般的炮跡嗎?留意照片中心偏右及偏右稍上方的軌跡。唱片若不是已經被預RIAA壓縮過,這條龍會是加大條的生猛。

至於這個SR印記是在黑㬵兩面各有一個。"如果說播放Telarc的「1812」黑膠是一種HiFi的超常體驗,不如說這是一輪對黑膠播放系統的物理原理的極限級挑戰。"

每當放畢此碟,則是令人感覺到全身渾然爽朗。撇開「1812」所營造的偉大場面不說,面對著緩緩旋轉的唱盤,在收針回架之時,腦海中還會浮現岀李白的絕句意境。應之正是:“兩廂炮濤驚不絕,輕舟踏浪又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