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1812 序曲就​​是描绘俄法战争


 

这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的是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效果突出。本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不屑一顾》
尽管《1812序曲》极受欢迎,柴可夫斯基本人对此作品不屑一顾。话说柴可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如是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不太热枕,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于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拿破仑: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1851年的春天,拿破仑终于结束放逐日子,从厄尔巴岛回到巴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东山再起,迅速控制了整个法国政权。欧洲各国得到拿破仑已经回到法国的消息后,如热锅上的蚂蚁,如临大敌,并且很快成立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欧洲各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拿破仑斩杀。可为时已晚,拿破仑已经迅速集结了部队,并且制定了完善的战略部署,在援军抵达之前,势必要将英普联军全部歼灭,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的战局,并没有朝着拿破仑部署的方向发展,带来了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同时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站,然而这一站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是以失败告终。滑铁卢战役如此的惊心动魄,并且极富戏剧色彩,一场战役的成功与否,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也许一个极其微妙的因素,可以扭转整个战局,这也让拿破仑失去马上要到手的胜利。

《滑铁卢:兵败如山倒》
6月18日的中午伴随着三声炮响滑铁卢战拉开帷幕。气势如虎的法国骑兵呼啸而过,但仍然没有摧毁英军的最后防线,英军使出全身解数,用最猛的火力镇压住了法国骑兵的势力。整整一个下午,战争双方没有丝毫的停歇,火势依然凶猛,就这样进入了胶着的状态,并且处于浴血奋战的双方,都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黄昏时候拿破仑亲自上阵,率领自己的近卫军冲向英军的阵地。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英军的援军到了,战势立刻急转直下,英军变守为攻,对拿破仑军队发起了总攻。

可想而知,法军打败,战场上横尸遍野,拿破仑试图收拾残军,无奈力不从心,看着战场上躺着2.5万人的尸首,拿破仑脸色惨白,泪流满面,这一战几乎让法国军队失去了全部的力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这还不算完,还有几十万的奥国生力军,正在向法国边境一步步靠近,几十万的俄国军队,在不久以后也将抵达法国这片领土。拿破仑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开始亡命天涯。

《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
当时的元帅鲁格西,他的增援军迟迟未到,才以至于整个法国军队走向了毁灭,当时英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势均力敌,军队力量大约都在七万左右,这也就意味着谁的援军先到谁就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由于当时的天气原因,鲁格西的军队没有及时赶到,所以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另一个原因是拿破仑用兵失误。用兵失误主要是说在他的身边没有可用之才,他的身边缺少能攻善战的大将,即使有,与它配合并不默契,并不听从他的调遣,这也就是一个领导者的失误,无论自己的将领再厉害,在关键时刻,他不能为自己所用,不得不说,那是一个很大的悲剧。
最后拿破仑自己解释说,他说这或许都是命中注定吧,因为就算这一切都有原因,那场战争本来也应该是我赢的。其实这本就是一桩"悬案",谁也不能说服谁,很多事情也都是这样,一些微妙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欣赏105mm真实加农炮1812序曲版本: https://youtu.be/0F5k70xwG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