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随笔: 探讨细 AMP 玩大喇叭是否可行?


去年11月份,Burmester 全新 Reference Line 218 立体声后级首台到港后,随即配搭PMC MB2 SE举办了二场音乐试听会,在筹备期间,细心参考了扬声器与扩音机匹配特性,评估预期效果时,触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证动机。

Burmester 218在欧洲新IEC规格下标示在8 ohm负载时的输出功率每边有165W,而 PMC MB2 SE 在相同 8 ohm负载时可提供90dB /1W/1M 的灵敏度,而且 PMC 建议输入功率由10 – 500W,究竟这 10W 至 500W 会交代一种怎样的声音表现呢?

MB2 SE 以音箱体积计算,让人会首先盘算聆听环境是否能 “放得落、食得哂”的考量。既然厂方建议最低输入功率由10W起步,那就挑起我的“玩瘾”了,厂方建议的10W,绝对不是仅有声音输出般儿戏,肯定一点,在规格上全频都应该表现出充足的份量。再想,MB2 SE 也并不是“近场”扬声器设计,在较小聆听空间近听应会有不错音场表现。便尝试接上了 Octave V110 SE合并扩音机 (每边输出 110W/4 ohm),摆放两只喇叭之间的距离不足5呎进行试听, 因为评估过这个相应距离,在细音量下果然也能做出精准聚焦、结象集中、电子乐器在人声背后徐徐升起。那份专注和集中,唤起了曾经拥有 Altec Lancing Flamenco 营造出来的回忆,细腻而有内涵,每粒音符清楚细致,在细音量下也能够交代低频暗涌,让我能深切体会,日本人选择大喇叭细音量玩音响的概念。

完成了 MB2 SE 后,接着我也开始筹备挑战 15吋低音的 PMC BB5 SE 了,欢迎致电 2489 2269 预约光临新汉湾仔陈列室,很想将这种体验与大家分享!